原文:丧亲章第十八
子曰:“孝子之丧亲也,哭不偯[yǐ],礼无容,言不文,服美不安,闻乐不乐,食旨不甘,此哀戚之情也。三日而食,教民无以死伤生。毁不灭性,此圣人之政也。丧不过三年,示民有终也。为之棺、椁【guǒ】、衣、衾[qīn]而举之,陈其簠簋[fǔ guǐ]而哀戚之;擗踊哭泣,哀以送之;卜【bǔ】其宅兆,而安措之;为之宗庙,以鬼享之;春秋祭祀,以时思之。生事爱敬,死事哀戚,生民之本尽矣,死生之义备矣,孝子之事亲终矣。”
图片
【解释】
孔子说∶“孝子丧失了父母亲,要哭得声嘶力竭,发不出悠长的哭腔;举止行为失去了平时的端正礼仪,言语没有了条理文采,穿上华美的衣服就心中不安,听到美妙的音乐也不快乐,吃美味的食物不觉得好吃,这是做子女的因失去亲人而悲伤忧愁的表现。父母之丧,3天之后就要吃东西,这是教导人民不要因失去亲人的悲哀而损伤生者的身体,不要因过度的哀毁而灭绝人生的天性,这是圣贤君子的为政之道。为亲人守丧不超过3年,是告诉人们居丧是有其终止期限的。办丧事的时候,要为去世的父母准备好棺材、外棺、穿戴的衣饰和铺盖的被子等,妥善地安置进棺内,陈列摆设上 、簋类祭奠器具,以寄托生者的哀痛和悲伤。出殡的时候,捶胸顿足,嚎啕大哭地哀痛出送。占卜墓穴吉地以安葬。兴建起祭祀用的庙宇,使亡灵有所归依并享受生者的祭祀。在春秋两季举行祭祀,以表示生者无时不思念亡故的亲人。在父母亲在世时以爱和敬来奉事他们,在他们去世后,则怀看悲哀之情料理丧事,如此尽到了人生在世应尽的本分和义务。养生送死的大义都做到了,才算是完成了作为孝子侍奉亲人的义务。”
图片
AI:
孔子曾深情而深刻地阐述道:“当一个孝子痛失双亲之时,其内心的哀伤如同潮水般汹涌澎湃,以至于哭泣之声变得嘶哑而短促,再也无法发出那悠长哀婉的哭腔。他们的举止行为,在巨大的悲痛之下,已然失去了往日的端庄与礼仪,仿佛灵魂被抽离,只余下空洞的躯壳。言语之间,再无往日的条理与文采,每一句话都显得支离破碎,满载着无尽的哀伤与思念。他们穿上往日所喜爱的华美衣裳,心中却充满了不安与愧疚,仿佛这是对逝去亲人的一种背叛。即便是世间最动听的美妙音乐,也无法触动他们那颗已经麻木的心,更无法带来丝毫的快乐。面对山珍海味、美味佳肴,他们的味蕾仿佛失去了知觉,再也无法品尝出食物原本的味道。这一切,都是子女因失去至亲而沉浸在无尽悲伤与忧愁之中的真实写照。然而,孔子又明智地指出,即便是在这无边的哀痛之中,人们也需在三日之后勉强进食。这并非是对逝者的不敬,而是圣贤君子教导世人,不可让失去亲人的悲哀过度地侵蚀生者的身体,更不可因过度的哀伤而灭绝人生的天性。这,正是圣贤君子治理国家、教化万民的高明之道,既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与怀念,又兼顾了对生者的关怀与爱护。
为亲人守丧,自古以来便承载着深厚的情感与伦理寓意,其期限虽定为不超过三年,但这并非是对哀思的淡漠,而是智慧地告诉世人,居丧之痛虽深,却也需适时调整,让心灵得以慰藉与重生。这不仅是对逝者的一种尊重,更是对生者生活秩序的一种温和引导。
图片
在办丧事之际,每一项细节都凝聚着对已故亲人的无限缅怀与敬仰。精心挑选的棺材与外棺,如同为亲人构筑的最后一道安宁之所,每一寸木料都承载着沉甸甸的哀思与不舍。而穿戴的衣饰与铺盖的被子,更是力求整洁与体面,让亲人在另一个世界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尊严。将这些遗物妥善安置进棺内,不仅是对逝者身体的最后呵护,更是对其灵魂的深深敬意。与此同时,陈列摆设上的簋、鼎等祭奠器具,每一件都闪烁着历史的光芒,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载体,更是生者对逝者情感与记忆的寄托。这些器具在静默中诉说着过往的故事,寄托着生者无尽的哀痛与悲伤,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,让每一个在场的人都能深刻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思念与不舍。
出殡的那一刻,天空似乎都暗淡了几分,乌云低垂,仿佛连大自然都在为这场离别而哀伤。送葬的队伍缓缓前行,人们捶胸顿足,那每一次重击都像是心头之痛的直接映射,哀嚎声此起彼伏,宛如悲鸣的乐章,在寂静的山谷中回响,震颤着每一个在场者的心灵。泪水如断了线的珠子,纷纷扬扬洒落,将悲伤的情绪渲染得更加浓烈,哀痛之情难以言表,只能通过这最原始的方式,表达着对逝者的不舍与怀念。为了寻得一处能让亡灵安息的吉壤,占卜师手持罗盘,眉头紧锁,步履蹒跚地穿梭于山林之间,寻找那传说中的风水宝地。每一卦的落下,都承载着生者对逝者无尽的敬意与祈愿,希望逝者能在另一个世界得到安宁与福祉。
图片
终于,在一片幽静的山谷中,一座祭祀用的庙宇拔地而起,它巍峨庄严,气势恢宏,仿佛是连接两个世界的桥梁。庙宇内香火缭绕,每一缕青烟都承载着生者的思念与祝福,缓缓升向天际,似乎在诉说着一段段未了的故事。这里,将成为亡灵新的归宿,让他们得以在生者的记忆中永存,享受着后人虔诚的祭祀与无尽的缅怀。庙宇的建立,不仅是对逝者的尊崇,更是对生者情感的一种寄托,让这份哀思得以延续,让爱与记忆永不消逝。
在温暖的春阳与凉爽的秋风中,人们庄重地举行祭祀仪式,袅袅升起的香烟仿佛承载着生者对亡故亲人无尽的思念与追忆,穿越时空的界限,与逝者进行着心灵的对话。这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缅怀,更是内心深处情感的流露,展现了生者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那些曾经给予我们生命与关爱,如今却已远行的亲人。当父母双亲健在之时,我们以满腔的爱意与深深的敬意来侍奉他们,如同春日里细腻的雨露滋润着万物,又如秋日里金黄的硕果回馈着大地的养育之恩。每一个细微的关怀,每一次耐心的倾听,都是对这份亲情的最好诠释。然而,当无情的岁月带走了他们的身影,只留下无尽的回忆与思念时,我们怀揣着沉痛的心情,精心料理丧事,让逝者得以安息,也让生者的心灵得到一丝慰藉。如此这般,既在父母生前尽到了为人子女的本分与义务,又在他们离世后履行了作为孝子应尽的责任。养生送死,这不仅是人生旅途中的两个重要节点,更是衡量一个人品德与孝行的标尺。唯有将这两方面的大义都做得尽善尽美,才算真正完成了作为孝子侍奉亲人的神圣使命,让爱与敬的火焰在生命的轮回中生生不息,永远闪耀。
图片
李隆基《孝经》序,原文和AI版,共同讨论孝道现代如何使用
李隆基《孝经》开宗明义章第一,原文和AI版
李隆基《孝经》第二,原文和AI版
李隆基《孝经》诸侯章第三,原文和AI版
李隆基《孝经》卿大夫章第四,原文和AI版
李隆基《孝经》第五,原文和AI版
李隆基《孝经》第六,原文和AI版
李隆基《孝经》第七,原文和AI版
李隆基《孝经》第八,原文和AI版
李隆基《孝经》第九,原文和AI版
李隆基《孝经》纪孝行章第十,原文和AI版
李隆基《孝经》五刑章第十一,原文和AI版
李隆基《孝经》第十二,原文和AI版
李隆基《孝经》第十三,原文和AI版
李隆基《孝经》广扬名章第十四,原文和AI版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下一篇:没有了